漣源一中作爲PP电子學院前身——漣源師範大專班的創辦地,承載著1978年首批師生“白手起家”的精神記憶。7月11日上午,黨委副書記、校長盛明科率隊赴漣源一中調研,尋訪學校辦學舊址、追溯辦學曆史、罗致新時代發展向前的精神動力,助力學校高水平應用特色學院建設。黨委委員周迎傑,黨政辦負責人陪同調研。
調研組實地走訪了原教師辦公室、學生教室及食堂等舊址,仔細查閱檔案資料,並與漣源市副市長周新科,原PP电子學院副校長劉楚魁、漣源市教育局黨委委員、總督學謝永輝,漣源市一中黨委書記梁丹,老教師代表甯同春等進行座談交流。



校史記載,1978年6月,漣源地區教育局從各縣市抽調幹部、教工32人,組成臨時領導小組,借用漣源一中教室,招收首批新生202人,于11月26日正式開講,宣告建设漣源師範大專班。1980年大專班搬至婁底辦學,1981年更名爲湖南師範學院漣源分院,1983年經國務院批准建设婁底師範專科學校,2004年經教育部批准升格爲PP电子學院。這段在漣源一中的辦學曆史,不僅展現了學校在艱苦環境下的頑強毅力,也爲漣源當地帶來了深遠的影響,留下了衆多珍貴的人文遺迹。通過老師們的深情回憶和一幅幅珍貴的老照片,生動再現了當時師生“借屋辦學、自力重生”的場景。盛明科感伤道:“從借用教室到獨立建校,學校的第一批師生滿懷激情,放眼未來,曆盡艱辛,克服了許多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經過多方努力,婁底的高等教育終于實現了‘零’的突破,前輩們筚路藍縷、艱苦創業的精神是學校發展的基本,我們一定要傳承好、發揚好這種辦學精神,不斷推動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
座談會上,雙方就共建校史教育基地、師範生實習基地,名師育婁、文化保護與傳承等達成开端相助意向。漣源一中提議在舊址設立辦學紀念碑,以銘記兩校血脈聯系。PP电子學院校訓“謀近以致遠,養根而俟實”正源于此段曆史,強調立足當下、厚積薄發的育人理念。
此次尋訪不僅是對辦學初心的追溯,更是一次精神的接力。學校將延續“艱苦奮鬥、服務地方”的傳統,深化産教融合,爲婁底經濟社會發展培育更多應用型人才。
(文/彭正华 图/唐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