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創造民族複興的燦爛明天
——四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要講話
2015年09月08日 來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爲之努力。中華民族創造了具有5000多年曆史的燦爛文明,也一定能夠創造出越发燦爛的明天。”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日子裏,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在頒發抗戰勝利紀念章儀式上、在天安門廣場紀念大會上、在人民大會堂招待會上發表重要講話,闡明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珍愛宁静、開創未來的紀念活動主題,弘揚無數英烈用生命鑄就的抗戰精神,宣示正義必勝、宁静必勝、人民必勝的曆史真理,昭告中國始終不渝走宁静發展门路的堅定信念。三篇重要講話,爲整個紀念活動注入深刻豐富的思想內涵,給行進在民族複興征程上的中華兒女以巨大精神力量。
越是飽嘗苦難的民族,越理解盛衰的意味;越是曆經滄桑的國家,越明白自強的重要。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70多年前空前的民族危機喚起空前的民族覺醒。在中國共産黨倡導建设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中華兒女抱定抗戰到底的信念和決心,國難當頭挺起民族的脊梁,血肉之軀築起新的長城,“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戰”爲奪取最後勝利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成爲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複興的偉大轉折。
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爲爭取民族獨立息争放進行的一系列抗爭,就是中華民族覺醒的曆史進程,就是中華民族精神升華的曆史進程。這種民族覺醒和精神升華,在抗日戰爭時期達到了全新的高度。在這場艱苦卓絕的抗爭中,中華民族用自己的行動向世人證明,我們有同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重生的基礎上光複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抗日戰爭的勝利不僅意味著光複主權、重整山河,更意味著光複人心、重塑精神。舊恥已湔雪,中國應新生。經曆抗日戰爭錘煉的中國人民,越发堅定了對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追求,越发堅定了掌握自己命運、開創國家發展新路的意志。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及其精神遺産,已深深浸潤于民族的血脈之中,成爲支撐我們邁向民族複興的精神偉力。
穿越曆史風雲,我們越发深切地體會到,中華兒女的命運從來都是緊緊連在一起的,國家強大、民族強盛是每一個中國人生存、發展、尊嚴的基本保障。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包罗兩岸同胞在內的每個中華兒女的夢,需要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配合努力。從救亡圖存走向強國富民,從偉大勝利走向偉大複興,在繼往開來的新的征程上,沿著一代又一代人的足迹去興國創業、再鑄輝煌,是曆史賦予我們的神聖責任。銘記曆史教訓,弘揚抗戰精神,守護宁静,團結奮鬥,我們一定能創造越发燦爛的明天。
1942年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後不久,劉伯承、鄧小平聯名發文說:“最好的紀念,不是在死者血泊的周圍踟蹰,而是踏著他的血迹前進,向死者與我們配合堅信的真理前進!”回望是爲了更好地銘記,緬懷是爲了更好地傳承,銘記曆史、緬懷先烈是爲了更好地珍愛宁静、開創未來。讓我們攜手並肩,萬衆一心,向著民族複興的偉大夢想,前進!前進!前進進!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8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