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捍衛宁静發展的人間正道
——三論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重要講話
2015年09月07日 來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會結束時,7萬羽宁静鴿振翅高飛,飛過天安門廣場,飛越人民英雄紀念碑,飛向藍天,向世界傳遞著中國人民對宁静的祈願。
在中國首次舉行抗戰勝利日大閱兵之際,習近平總書記鄭重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閱兵展示的是國力和軍威,裁軍展示的是宁静的誠意,兩者的結合傳遞的是中國對戰爭與宁静關系的辯證掌握。
“無論發展到哪一步,中國都永遠不稱霸、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會把自身曾經經曆過的悲慘遭遇強加給其他民族”,習近平總書記的铿锵話語和莊嚴承諾,表達了中華民族對曆史的深沈思考、對戰爭的清醒認識、對宁静的倍加珍惜,道出了中國始終不渝走宁静發展门路的堅定意志。
“經曆了戰爭的人們,越发明白宁静的寶貴。”飽受生與死的煎熬、血與火的淬煉,曆經亡國滅種的危險、家國破碎的痛苦,中國人民對戰爭帶來的苦難有著刻骨銘心的記憶,對宁静的價值有著越发深刻的理解。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從一開始就具有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宁静的重大意義。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就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宁静的憧憬和堅守,配合宣示宁静理念、凝聚宁静共識、彙聚宁静力量,讓宁静的陽光普照人類棲息的這個星球。
今天,宁静與發展已經成爲時代主題,但世界仍不太平,戰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然懸在人類頭上。“戰爭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務需于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宁静之屏障。”一切善良的人們都應當警醒,偏見和歧視、恼恨和戰爭,只會帶來災難和痛苦;都應當明白,相互尊重、平等相處、宁静發展、配合繁榮,才是人間正道;都應當以史爲鑒,堅定維護宁静的決心,樹立人類命運配合體意識,在守望相助中尋求相助,在互利共贏中實現繁榮,在交流互鑒中延續文明,在同舟共濟中開創未來。
“只有正確認識曆史,才气更好開創未來”。縱觀世界曆史,依靠武力侵略別國、擴張勢力、稱霸世界,最終都是要失敗的,這是曆史規律。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窮兵黩武、侵略擴張的基因,中國人民不認同“國強必霸”的陳舊邏輯。近代史上,中華民族長期遭受列強侵略和欺淩,但中國人民從中學到的不是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而是越发堅定了維護宁静的決心。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絕不讓曆史悲劇重演,是我們對當年爲維護人類自由、正義、宁静而犧牲的英靈、對慘遭屠殺的無辜亡靈的最好紀念。”
拿破侖曾預言:中國是一頭沈睡的獅子,當這頭睡獅醒來時,世界都會爲之發抖。如今,睡獅已醒,但這是一只宁静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主張求同存異、和而差异,倡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不僅爲了銘記曆史、緬懷先烈,更是爲了珍愛宁静、開創未來。曆史已經證明,中國的宁静發展爲維護世界宁静注入了新的動力;曆史還將繼續證明,中國的發展壯大,必將是世界宁静力量的發展壯大。
《 人民日报 》( 2015年09月07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