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情中融入心理康健教育

來源:

發布時間:2012-09-24?點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情中融入心理康健教育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的社會化不行缺少的重要組成部门。本文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的現狀出發,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事情中融入心理康健教育的重要性,在此基礎上探討了如何有效的通過心理康健教育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的成效。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康健教育

在十七大講話中,胡錦濤同志明確指出:“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事情,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動員社會各方面配合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事情,爲青少年康健成長創造良好社會環境。”這一表述強調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情要關注大學生的心理康健,從他們的生活實際出發,提高峻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心理素質。由于大學生正處在青年中期,由于心理發展不成熟,心理沖突矛盾時有發生,在這種情況下,響應國家號召,接纳有力措施來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情勢在必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的現狀

我國高校一直很是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事情,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爲價值取向和指導思想在高校開展各種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事情,各個高校都開設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中國思想文化》等“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必修課,輔之以日常的學生思想政治事情。

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情往往通過授課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知識灌輸,然後通過知識考試來檢測和評價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卻忽視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沒有充实考慮到大學生思想變化的特點和發展規律,如動機、態度、理想、信念等,從而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並沒有获得很好的實現。

2.心理康健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

一方面,大學生心理康健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是各有特點,缺一不行的。心理康健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屬差异的學科,有著差异的理論基礎和研究內容。心理康健教育是以心理學以及相關的理論,如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爲基礎的。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的理論基礎則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屬于社會科學的範疇。心理康健教育的內容是根據個體發展的需要,幫助學生在自我認識﹑蒙受挫折﹑適應環境,以及學習﹑擇業﹑交友等方面獲得充实的發展。而思想政治教育則是根據社會發展的要求和教育對象的思想實際而進行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教育。

另一方面,心理康健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又具有一定配合點,兩者可以相互促進。心理康健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都是爲了解決人的心理問題和行爲問題,教育對象都是大學生,都關注于教育對象的整體思想水平和綜合素質的提高,而且都是主要借助語言的力量進行的精神性、主觀性的活動,爲提高峻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最終達到一個配合的目標,即把大學生培養成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及格人才,不僅德才兼備,而且身心康健。

3.心理康健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價值

3.1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最高訴求。大學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對象中的特殊群體,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是最終目的和本質訴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過塑造和提高峻學生政治思想和道德水平,對其施加一定的教育影響,從而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其成爲社會所需要的人。然而,隨著社會發展和生活的急劇變遷,大學生往往面臨種種的困惑與沖突,部门大學生甚至存在價值真空、精神頹廢、內心孤獨、道德墮落的精神狀態。這些沖突和矛盾如果不能获得有效的疏導和合理的解決,大學生精神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狀態下,極可能導致其出現強迫、焦慮甚至是精神破裂等心理疾病。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在思想政治教育事情中對大學生進行一定的心理康健教育,關注大學生的實際生活需要,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爲基础出發出發點,才气夠讓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促進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3.2充實思政教育的內容

傳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解決學生的政治立場、哲學思想及社會道德規範和执法意識問題,其中,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焦点,道德教育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然而,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由于學習、情感、就業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康健往往存在著许多問題,所以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顯然難以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必須需要將心理康健教育融入進去,引導大學生樹立心理康健意識,幫助大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有效消除各種心理困惑,並且提高蒙受和應對挫折的能力。所以說,心理康健教作爲完善大學生心理素質、發展健全人格的重要手段,能夠從大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使存在各種心理異常表現的學生盡快緩解心理壓力和消除心理危機,以提高其心理康健水平,從而很好的彌補思想政治教育所忽略的方面,充實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

3.3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與改善學生的心理狀態、培養康健心理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气使思想政治教育入情入理,富有成效。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最終要通過大學生的生活才气發揮作用,不轉化爲生活,就無法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不轉化爲生活,個體的思想品德就沒有一以貫之的特性,就是容易消失和變化,而將心理康健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事情中正是關注大學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情感的重要體現。通過心理康健教育,我們可以深入研究大學生的真實需要和想法,及時了解大學生的心理變化,准確地掌握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傾聽他們的意願和呼聲。高校在進行思想政治事情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心理講座、個體心理咨詢等各種途徑來做好學生的思想事情,從而增強高校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認同和情感支持,增強高校學生的心理調試能力,強化心理危機的預防,提高他們的自我教育能力,最終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的效果。

4.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康健教育的融合途徑

4.1優化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事情者應該充实認識到大學生心理康健教育的重要性,自覺構建起與思想政治教育事情者主動配合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把心理康健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整合,充实認識到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形成優良道德品質的心理基礎,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康健心理的重要前提,從而掌握心理康健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各自的側重點,將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學生的思想問題往往和心理問題往往是交織在一起的,要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從大學生實際需要出發,借鑒、吸收相關的心理學、教育學理論知識,將心理康健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有機結合、聯系滲透,以有效解決新形勢下大學生中出現的新問題。同時思政教育事情者還要正確處理心理康健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之間的關系,發揮思想政治教育在培養人的康健心理中的作用,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4.2關注大學生的現實想法和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事情必須關注當代高校學生的真實思想狀況及思想變化,堅持“以學生爲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從廣大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真正做到一切爲了學生、充实了解學生、事事關心學生、時時依靠學生、處處發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與心理康健教育相融合,就要根據差异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實施差异的教育內容,從而促進教育對象身心康健發展。好比,對新生入學後的適應、畢業生擇業以及青春期情感、戀愛等問題開展系列的講座,有的放矢地解決關鍵問題。再好比有的大學生因就業問題對人生産生偏頗看法,甚至出現過激行爲;有的女大學生爲了找到理想事情而與有權勢的人達成不良交易,面對這些情況,高校應該對于心理出現各種問題的大學生建设長效的心理咨詢機制,以“深入學生,了解學生,服務學生”爲理念,幫助大學生處理好成長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幫助學生解決思想傾向問題,全面掌握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應對措施,調適、矯正、發展學生心理,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提高心理康健水平。

4.3接纳多元化的教育形式

高校可以把心理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好比对于大一新生可以开设《大学生心理康健》、《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公共选修课,引导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培养他们自我教育、自我治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可以开设《恋爱心理学》、《人际交往心理》等课程,引导他们转变看法, 调整心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则开设《就业心理学》、《职业计划》之类的课程,资助学生更好的应对就业压力,明确自己的职业偏向等等。除了课堂教学之外,高校还可以在课外多开展与增强人文素质相关运动,让大学生成为运动的主体。好比高校可以在周边社区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地,通过走进敬老院、中小学校,开展义务支教、社区服务、公益演出等运动,让大学生深入学习先进精神理念和积极加入社会实践;通过“珍爱生命、感恩生长”为主题的感恩公益运动,资助大学生学习如何接纳和体贴别人,体验坦诚、激情、支付、和谐精神及处世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情者还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网络咨询、团体训练领导等多种形式来资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种种思想问题和心理问题,积极康健的面对大学生活。

5.結語

作爲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滲透于學校教育的各個環節和整個過程。在新形勢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事情要與心理康健教育有機融合,高校思政教育事情者要主動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認識到心理康健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各種途徑來關注大學生的生活,全面掌握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應對措施,從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情的實效性。

參考資料:

[1]陳福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論[M].浙江大學出书社,2008

[2]陳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原理[M].高等教育出书社,2006

[3]楊超.現代德育人本論[M].廣州:廣東人民出书社,2005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