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报报道我校研究生教育:《“懂研究”、“接地气”的农业硕士获多方点赞——PP电子学院实施“三双、四模块、七学段”研究生人才培養模式,助推全省农业现代化生长》

2017年02月19日 12:18  点击:[]

                     PP电子学院研究生唐婷正在实践基地大棚里实习

   “做得研究,下得田地”是PP电子学院15級研究生唐婷讀研的真實寫照。由于研究偏向是作物領域,她的研究和學習都與農業生産緊緊捆綁在一起,“別人上課是按學期來的,而我是根據學段來的。農作物生長的時候我便到田間地頭和大棚裏幹活做實驗,等到忙完收成了,我又回到學校學理論了。”這種交替學習的模式,讓這個在都市長大的“90後”迅速蛻變成農業領域的行家裏手。畢業尚有半年,湖南亞華種業科學研究院已經向她抛出了“橄榄枝”,歡迎她隨時加盟。  

现代农业生长对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高条理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且尤为迫切。在PP电子学院党委书记郭军看来,能够支撑与引领农业现代化生长和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硕士,有着很强的职业指向性,需要具备实践创新能力。于是,该校缔造性地提出和实施了“三双、四模块、七学段”人才培養新模式,从2012年至今,已培養出65名“懂研究”、“接地氣”的農業碩士,他們的技術引進、推廣與服務能力獲得當地農民、企業和政府等多方點贊。  

“三雙”——“雙主體”+“雙段交替”+“雙導多師”

在PP电子学院,农业硕士的培養并不是学校一家“说了算”。郭军介绍,“双主体”是学校与农业治理部门、涉农企业“双主体”协同培養运行机制,在招生、培養、學位論文指导、學位授予等各个方面实现配合治理,配合制订培養计划,配合建设师资队伍,配合建设研究生实践基地。此外,学校以研究生和导师为依托,以行业企业建设与生长的实际问题为选题开展相关论文事情,鼎力大举推进服务企业行动。协同培養单元在出导师、出教师、出项目,部署实践岗位、部署事情生活津贴、部署就业等方面落实相关事情。

“双主体”机制下,研究生唐婷的整个读研生活都是在学校和校外企业里“雙段交替”学习。她在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加入了一项“水稻抗崎岖温的实验”,许多在基地的实验中碰到的问题,回到学校之后她会凭据实验纪录去向老师请教,再查资料拿出解决方案。“我觉得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学以致用’。”

由于实践时间较长,每个研究生并不会被牢固在一个岗位上,而是会去差异类型的联合培養单元或同一单元的差异岗位上完成专业综合实践。郭军认为,学生对职业领域的多个岗位都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利于他们打下扎实的专业技术,也能提升组织治理能力和相同协调能力。

导师是研究生生长中最为要害的一环,该校接纳了“雙導多師”制,建设了由1個校內導師、1個校外導師和多個實踐指導教師組成的“1+1+N”导师组,配合指导培養研究生。研究生相好平在进行“资源枯竭地域扶贫开发模式研究”的调研时,校外导师、娄底市委党校副校长彭一伶带着她跑去多个农村下层。“面对农村生长问题时,我觉得自己的思考方式照旧很局限。但彭老师的引导,特别是面对实际中的问题,她会教给我许多经验。”据介绍,在该校,从开学仪式到學位授予仪式,从课程教学到專業實踐,从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到论文答辩,校外导师全程加入。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强调校内外导师不分第一、第二,只是职责分工差异,享有同等导师待遇。

“四模塊”——公共課+領域主幹課+專業技术課+專業拓展課

公共课与专业课设置僵化、开设的应用型课程不足、课程内容没有突出创新性与前沿性……为了规避这些高校农业硕士培養中普遍存在的问题,PP电子学院在课程设置上推出“公共课+領域主幹課+專業技术課+專業拓展課”的“四模块”形式。该校副校长周发现告诉记者,“四模块”强化职业需求导向,注重人文与科技相结合,强调以综合素养和专业知识与能力提高为焦点,因此在公共课、領域主幹課的基础上,增加了以培養专业能力为目标的專業技术課和以培養综合素养为目标的專業拓展課程两大特色模块。

无人机喷药技术已在多个农村推广,但许多植保无人机却存在续航能力差、造价高且没有完善的试药系统等问题。研究生雷楠凭据專業技术課上学习的《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原理与实践》相关内容,在湖南万家丰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实践,对植保无人机进行了改良和调试,取得了不错的结果。

爲了保證各個模塊課程的教學效果,該校還堅持課堂授課與田間地頭、實踐基地授課相結合,實行“多課堂”教學。此外,鼎力大举推行調查研究式、啓發式、探究式、討論式、案例式、參與式等授課方式,重視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要领。焦点課程都部署了1-2名校外兼職教師和一定的校外實踐教學課時數。以《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原理與實踐》爲例,課程負責人爲金晨鍾研究員、校內專職教師有李靜波博士、劉秀博士,校外兼職教師有湖南省植保植檢站唐會聯副站長、郭海明副站長和湖南省農科院邬臘梅;16個總學時中有8個學時的教學在雙峰縣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基地完成。

“七學段”——實踐-理論-实践螺旋式上升培養

“农业生产有其特有的季节性特点,传统的学期制度并不适用于农学硕士的培養。”周发现说,学校为此调整教学组织方式,建设了“七学段”学期制度,将两年四个学期改成了两年七个学段,农忙时学生进入实践基地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农闲时则在学校进行课程学习。二者分段交织进行,建设从实践—理論—实践的螺旋式上升培養路线。

研究生雷楠的研究偏向是植物掩护领域,目前已经完成了五个学段的学习。从正式入校前的暑假开始,他就已经开始第一个学段学习。“第一、四、六学段都在企业进行实践研究,二、三、五学段便回到课堂学习理論知识。第七个学段再进行论文撰写和答辩。”雷楠认为,这样的学段部署不光切合农作物生长纪律,而且使自己的知识储蓄与專業實踐结合得很完美,大大提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企业同样是这种创新培養模式的“受益者”。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相关卖力人体现,在亲自加入研究生教育的历程中,培養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条理农业人才,同时也使学生们所做的科学研究能真正切合工业生长、经济社会需求。

據統計,目前,該校三屆研究生(65人)共發表期刊論文60余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8項,軟件著作權2項,完成調研報告15份。研究生在專業實踐期间,充实发挥研究性解决实际问题的优势,缔造性地开展服务三农事情,取得了较多可喜的结果,共引进推广技术10余項,實現農業産業項目落地5項,培訓農民3000余人次,完成企業與地方政府委托任務12項。該校前三屆畢業生九成以上進入農業治理部門或涉農企業事情。(記者 /黄京 苏军华 通讯员/ 彭健民 陈勇)

上一條:三湘都市报报道我校研究生教育:《驻村培養,研究生成精准扶贫“主力军”——PP电子学院开创教育扶贫新模式,农业硕士从入校起就活跃在“三农”舞台》
下一條:我校研究生課程《農業項目治理和評估》創新考核模式

關閉

地址: 学校明德楼 106-109室 邮编: 417000 电话/传真: 0738-8227671 邮箱: rwkjyjsc@163.com
PP电子學院-研究生教育教學部 技術支持: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