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事情方案
一、總體要求和目標
(一)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降低能源消耗強度、減少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相結合,形成加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倒逼機制;堅持強化責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強監管相結合,健全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堅持優化産業結構、推動技術進步、強化工程措施、加強治理引導相結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顯著減少汙染物排放;進一步形成政府爲主導、企業爲主體、市場有效驅動、全社會配合參與的推進節能減排事情花样,確保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責任目標,加速推動“四化兩型”建設。
(二)主要目標。到2015年,全省萬元地區生産總值能耗下降到0.983噸標准煤(按2005年價格計算),比2010年的1.17噸標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1.472噸標准煤下降33%;“十二五”期間,實現節約能源3100萬噸標准煤。2015年,全省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總量(含工業、生活、農業)分別控制在124.4萬噸、15.29萬噸以內,比2010年的134.1萬噸、16.95萬噸分別減少7.2%(其中工業和生活排放量減少7.0%)、9.8%(其中工業和生活排放量減少9.8%);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控制在65.1萬噸、55.0萬噸以內,比2010年的71.0萬噸、60.4萬噸分別減少8.3%、9.0%。重金屬鉛排放總量控制在46.0噸,比2010年的54.04噸減少15%。
二、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
(三)剖析落實節能減排指標。綜合考慮各市州經濟發展水平、産業結構、節能減排潛力、環境容量及産業结构等因素,將全省節能減排目標合理剖析到各市州、各行業。各市州要將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減排指標科學合理地剖析落實,明確縣市區政府、有關部門和重點單位的責任。
(四)健全節能減排統計、監測體系。加強能源生産、流通、消費統計,建设和完善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能耗統計制度以及分地區、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指標季度統計制度,完善統計核算與監測要领,提高能源統計的准確性和及時性。基本建设全省重點單位節能減排在線監測平台。修訂完善減排統計、監測和核考核算辦法,統一標准和分析要领,實現監測數據共享。加強氨氮、氮氧化物排放統計監測,建设農業源和機動車排放統計監測指標體系。繼續做好全省和各市州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主要汙染物排放指標公報事情。
(五)加強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完善節能減排考核辦法。堅持市州目標考核與行業目標評價相結合,落實五年目標與完成年度目標相結合,年度目標考核與進度跟蹤相結合。市州年度節能減排目標原則上與全省目標同步,市州人民政府每年要向省人民政府報告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有關部門每年要向省人民政府報告節能減排措施落實情況。強化考核結果運用,省人民政府每年組織開展市州人民政府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通告,並將節能減排目標完成情況和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納入政府績效評估體系。
三、調整優化産業結構
(六)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産能過剩行業新上項目,進一步提高行業准入門檻,強化節能、環保、土地、宁静等指標約束,依法嚴格節能評估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建設用地審查、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審查,嚴格查處越權審批、分拆審批、未批先建、邊批邊建等行爲,依法追究有關人員責任。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産品出口。
(七)加速淘汰落後産能。抓緊制訂重點行業“十二五”淘汰落後産能實施方案,將任務按年度剖析落實到各市州。完善落後産能退出機制,指導、督促淘汰落後産能企業做好職工安置事情。各級財政在爭取中央資金支持基礎上,加大本級財政資金部署力度,統籌支持各地淘汰落後産能事情,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支持和獎勵力度。完善淘汰落後産能通告制度,對未定期完成淘汰任務的地區,嚴格控制國家、省投資項目建設,暫停對該地區重點行業建設項目辦理批准、審批和備案手續;對未定期完成淘汰的企業,依法吊銷排汙許可證、生産許可證、宁静生産許可證、停止供應生産用電;對虛假淘汰行爲,依法追究企業負責人和地方政府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
(八)推動傳統産業革新升級。嚴格落實《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加速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革新提升傳統産業,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重點支持對産業升級帶動作用大的重點項目和重點汙染企業搬遷革新。根據國家《加工貿易禁止類商品目錄》,嚴把加工貿易准入門檻,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合理引導企業兼並重組,提高産業集中度。
(九)調整能源結構。進一步提高水能利用效率,在做好生態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基礎上,合理有序開發剩余水能資源,適度發展抽水蓄能電站。鼎力大举發展石油天然氣,加速推進頁岩氣勘探前期事情。優化發展火電,實施“上大壓小”、“以大代小”,進一步提高煤耗低、容量大、性能好的大機組比重。在確保宁静的基礎上加速開工桃花江核電站,鼎力大举發展生物質能利用,適度發展風能、太陽能和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加強湖南電網與省外聯網輸送的通道建設,提高外省入湘電力輸送能力。到201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達到11.4%。
(十)促進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到2015年,服務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2.7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到20%左右。
四、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十一)實施節能重點工程。實施鍋爐窯爐革新、熱電聯産、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余熱余壓利用、節約和替代石油、建築節能、綠色照明等節能革新工程,以及節能技術産業化示範工程、節能産品惠民工程、条约能源治理推廣工程和節能能力建設工程,形成3400萬噸標准煤的節能能力。
(十二)實施汙染物減排重點工程。逐步推進鎮區人口3萬人以上的重點鄉鎮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到2015年,全省各縣市區全部具備汙水處理能力,重點建制鎮基本具備汙水處理能力。全省新增汙水日處理能力459萬噸,新建配套管網1.3萬公裏以上,都市汙水處理率達到80%以上,汙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50%以上,汙水再生利用率達到10%,形成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削減能力15萬噸、1.5萬噸。組織實施畜禽養殖場汙染治理工程。對80%以上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配套建设固体废物和废水贮存处置惩罚设施,实施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形成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削減能力6.2萬噸、1.0萬噸。組織實施工業企業脫硫脫硝工程, 重點推進燃煤電廠、鋼鐵燒結機、有色冶煉、工業鍋爐的脫硫,形成二氧化硫削減能力6.2萬噸;重點推進燃煤電廠、新型幹法水泥脫硝,形成氮氧化物削減能力17.7萬噸。組織實施工業企業廢水處理和提標革新工程。重點推進造紙、印染、化工、食品加工行業的廢水處理及提標革新,形成化學需氧量削減能力2.5萬噸。加速全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建設進度,實現到2015年底,全省縣以上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垃圾滲濾液達標排放並切合汙染減排核查指標要求。建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相銜接的生活垃圾收運網絡,2015年底完成縣城周邊區域30公裏範圍內城鎮中轉設施建設。同時,加速存量垃圾場的汙染治理,積極開展城鄉垃圾統籌處理試點。通過城鄉統籌、實施共享、以城帶鄉的方式,改善全省城鎮及農村環境。
(十三)實施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組織實施重金屬綜合防治工程,到2015年,全省涉重金屬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工業汙染源获得全面治理和控制,工業廢水、廢氣重金屬年排放量在2007年的基礎上分別削減23%、22%,全省國控、省控水質監測斷面重點重金屬汙染物指標基本達標。以株洲清水塘、湘潭竹埠港、衡陽水口山、郴州三十六灣、婁底錫礦山、長沙七寶山、嶽陽原桃林鉛鋅礦爲重點區域,以民生應急保障、工業汙染源控制、曆史遺留汙染治理爲重點任務,全面實施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工程。出台《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項目建設中央預算內資金治理辦法》,強化對工程質量和建設資金的監督治理。到“十二五”末,實現湘江流域涉重金屬企業數量和重金屬排放量均比2008年減少50% ,湘江幹流水質實現穩定達標,環境質量获得改善。
(十四)實施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實施資源綜合利用、廢舊商品接纳體系、“都市礦産”示範基地、再制造産業化、餐廚廢棄物資源化、産業園區循環化革新、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示範推廣等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建設5個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 5個廢舊商品接纳體系示範都市,3個都市礦産示範基地,1個再制造産業集聚區,5個都市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示範工程。
(十五)多渠道籌措節能減排重點工程資金。節能減排重點工程所需資金主要由項目實施主體通過自籌資金、向金融機構貸款、募集社會資金等方式解決,對切合條件的項目,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省、市州財政應部署一定的資金予以支持和引導。市州和縣市區政府要切實承擔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和配套管網及配套中轉站建設的主體責任,嚴格城鎮汙水處理費征收和治理。
五、加強節能減排治理
(十六)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建设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目標剖析落實機制,制定實施方案,把總量控制目標剖析到市州政府和主要行業,實行目標責任治理,加大考核監督力度。將牢固資産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審查作爲控制地區能源消費增量和總量的重要措施。建设能源消費總量預測預警機制制度,跟蹤監測各地區綜合能源消費總量和高耗能行業用電量等指標,對能源消費總量增長過快的地區及時預警調控。在工業、建築、交通運輸、公共機構以及城鄉建設和消費領域全面加強用能治理,切實改變敞開口子供應能源、無節制使用能源的現象。
(十七)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治理。依法加強年耗能5000噸標准煤以上用能單位節能治理,開展“萬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落實目標責任,實行能源審計制度,開展能效水平對標活動,建设健全企業能源治理體系,爭取國家能源治理師制度試點。實行能源利用狀況報告制度,加速實施節能技改,提高能源治理水平。每年組織對“萬家企業節能”目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通告考核結果。對未完成年度節能任務的,強制開展能源審計,限期整改。省屬企業接受所在地區節能主管部門的監管,爭當行業節能減排的排頭兵。
(十八)加強工業節能減排。重点推进电力、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化工、建材、造纸、纺织、印染、机械、食品加工等行业节能减排,明确目标任务,增强行业指导,推动技术进步,强化监视治理。生长热电联产,推广漫衍式能源,开展智能电网试点。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原煤入洗比例,加速煤层气开发利用。实施工业和信息工业能效提升計劃,推动信息数据中心、通信机房等基站节能革新。“十二五”期间,我省单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8%以上。實行電力、鋼鐵、造紙、印染、水泥等行業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和全口徑核考核算。新建燃煤機組全部安裝脫硫脫硝設施,現役燃煤機組必須安裝脫硫脫硝設施,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進行更新革新,煙氣脫硫設施要凭据規定取消煙氣旁路。單機容量2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全部加裝脫硫脫硝設施。鋼鐵行業全面實施燒結機煙氣脫硫,新建燒結機配套安裝脫硫脫硝設施。石油石化、有色金屬、建材等重點行業實施脫硫革新。新型幹法水泥窯2013年前實施低氮燃燒技術革新,配套建設脫硝設施。
(十九)推動建築節能。制定並實施綠色建築行動方案,從規劃、法規、技術、標准、設計等方面全面推進建築節能。新建建築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准,提高標准執行率。在大型公共建築和保障性住房等領域,積極推行衡宇建築工廠化生産。加大既有建築節能革新力度,積極實施門窗革新、外牆保溫、屋頂綠化等外圍護結構節能革新和空調、電梯、供配電、照明等設備節能革新。推進可再生能源與建築一體化應用,推廣使用新型節能建材和再生建材,繼續推廣散裝水泥,加速淘汰實心粘土磚。實行建築使用全壽命周期治理制度,壽命期內建築原則上不得拆毀。加強都市照明治理,嚴格控制過度裝飾和亮化。
(二十)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加速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優化交通運輸結構。積極發展都市公共交通,科學合理配置都市各種交通資源,有序推進軌道交通建設。深入開展“車、船、路、港”企業低碳交通運輸專項行動,推動公路甩挂運輸,全面推行不停車收費系統。開展機場、碼頭、車站節能革新。繼續實行財政補貼政策,加速淘汰老舊汽車、機車、船舶。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冊運營的“黃標車”,全面實施第四階段機動車排放標准,在長沙市等重點都市和地區逐步實施第五階段排放標准。在2012年前全面推行機動車環保標識治理,建设和完善機動車排氣檢測系統,加速提升車用燃油品質。“十二五”期間,全省交通運輸綜合能耗比2010年下降10%,機動車氮氧化物排放下降8%。
(二十一)加強公共機構節能減排。公共機構新建建築實行越发嚴格的建築節能標准。加速公共機構辦公區節能革新,開展節約型公共機構示範單位創建活動。推進公務用車制度革新,嚴格用車油耗定額治理,提高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比例。建设完善公共機構能源審計、效能公示和能耗定額治理制度,加強能耗監測平台和節能監管體系建設。“十二五”期間,以2010年能源資源消耗爲基數,2015年人均能耗下降15%,單位建築面積能耗下降12%。
(二十二)推動商業和民用節能。在零售業等商貿服務和旅遊業開展節能減排行動,加速設施節能革新,嚴格用能治理,引導消費行爲。賓館、商廈、寫字樓、機場、車站等要嚴格執行夏季、冬季空調設置標准。在居民中推廣使用高效節能家電、照明産品,鼓勵購買節能環保型汽車,支持乘用公共交通,提倡綠色出行。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限制過度包裝,抑制不合理消費。
(二十三)促進農業和農村節能減排。加速淘汰老旧农用机具,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和渔船。推进节能型住宅建设,推动省柴节煤灶更新换代,开展农村水電增效扩容革新。生长户用和大中型沼气,增强运行治理和维护服务。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增强农村情况综合整治,实施农村清洁工程,80%以上的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鼓勵汙染物統一收集、集中處理。積極推進農村散戶“四花样處理池”平漫衍式、低成本、易維護的汙水處理和“分類減量、上戶收集、村民自治、政府補助、公司運營”的垃圾處理模式。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鼓勵使用宁静農藥,鼎力大举推廣有機肥,促進循環農業發展。
六、鼎力大举發展循環經濟
(二十四)加強循環經濟宏觀指導。研究提出進一步加強發展循環經濟的意見。編制全省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指導市州做好規劃編制和實施事情。推廣循環經濟典型模式,建设健全循環經濟統計評價制度。
(二十五)全面推行清潔生産。重點圍繞主要汙染物減排和重金屬汙染治理等突出環境問題,全面推進農業、工業、建築、商貿服務等領域清潔生産示範,從源頭和全過程控制汙染物産生和排放,降低資源消耗。實施清潔生産示範工程,推廣應用清潔生産技術。
(二十六)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加強共伴生礦産資源及尾礦綜合利用,建設綠色礦山。推動煤矸石、粉煤灰、工業副産石膏、冶煉和化工廢渣、建築和门路廢棄物以及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農林廢物資源化利用,鼎力大举發展利廢新型建築质料。廢棄物實現就地到消化,減少轉移。加速資源再生利用産業化。重點加速汨羅國家“都市礦産”示範基地、長沙經開區“都市礦産資源開發裝備制造基地”、浏陽和甯鄉再制造産業基地建設,扶持一批工程機械、汽車零部件、家電等廢舊資源接纳與再制造示範企業。規範全省資源綜合利用認定治理事情,進一步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加速建設都市社區和鄉村接纳站點、分揀中心、集散市場“三位一體”的再生資源接纳體系。促進垃圾資源化利用。建设健全都市生活垃圾分類接纳登記制度,完善分類接纳、密閉運輸、集中處理系統。鼓勵開展垃圾焚燒發電和供熱、填埋氣體發電、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鼎力大举推進衡陽、長沙、婁底等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試點。
(二十七)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堅持浇灌農業與雨水農業並重,推廣節水浇灌農業。加速重點用水行業節水技術革新,提高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加強城鄉生活節水,深入開展節水型都市和單位創建活動,推廣應用節水器具。推廣再生水、礦井水等非傳統水資源利用。抓好常德市國家節水型都市試點事情。到2015年,實現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
七、加速節能減排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
(二十八)加速節能減排共性和關鍵技術研發。加大對節能減排科技研發的支持力度,支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和省節能減排科技服務中心建設,完善技術創新體系。繼續推進節能減排科技專項行動,組織高效節能、廢物資源化以及疏散汙水處理、農業面源汙染治理等共性、關鍵和前沿技術攻關。
(二十九)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産業化示範。實施節能減排重大技術與裝備産業化工程,重點支持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半導體照明、低品位余熱利用、地熱和淺層低溫能應用、生物脫氮除磷、燒結機煙氣脫硫脫硝一體化、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汙泥和垃圾滲濾液處理處置,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資源化、金屬無害化處理等關鍵技術與設備産業化,加速産業化基地建設。
(三十)加速高效節能減排技術推廣應用。重點推廣能量梯級利用、低溫余熱發電、先進煤氣化、高壓變頻調速、幹熄焦、蓄熱式加熱爐、吸收式熱泵供暖、冷蓄冷、螺杆膨脹機、高效換熱器,以及幹法和半幹法煙氣脫硫、膜生物反應器、選擇性催化氮氧化物控制等節能減排技術。加強與有關國內外組織在節能環保領域的交流與相助,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加大推廣力度。
八、完善節能減排經濟政策
(三十一)推進價格和環保收費革新。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革新,推行居民用電、用水階梯價格。進一步完善電力峰谷分時電價辦法。深化供熱體制革新。繼續對能源消耗超過國家和地區規定的單位産品能耗(電耗)限額標准的企業和産品實行懲罰性電價,對高耗能行業實行差別電價。嚴格落實燃煤電廠煙氣脫硫脫硝電價政策。進一步完善汙水處理政策,研究將汙泥處理費用逐步納入汙水處理成本問題。革新垃圾處理收費方式,加大征收力度,降低征收成本。
(三十二)完善財稅激勵政策。加大省財政節能減排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加速重點工程實施和能力建設,加強節能産品推廣、節能減排宣傳等事情,強化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要繼續支持企業實施節能減排項目。市州政府要加大對節能減排的投入。推行政府綠色采購,完善強制采購和優先采購實制度,逐步提高節能環保産品比重。完善和落實資源化綜合利用、可再生能源發展、促進節能服務産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
(三十三)強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各類金融機構對節能減排項目的信貸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創新適合節能減排項目特點的信貸治理模式,開展排汙權抵押貸款試點事情,引導各類創業投資企業、股權投資企業、社會捐贈資金對節能減排的投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行業貸款門檻,將企業環境違法信息納入人民銀行企業征信系統和商業銀行信息披露報告中,與企業信用等級評定、貸款及證劵融資聯動。推行環境汙染責任保險,重點區域涉重金屬企業應當購買環境汙染責任保險。建设銀行綠色評級制度,將綠色信貸成效與銀行機構高管人員履職評價、機構准入、業務發展挂鈎。
九、強化節能減排監督檢查
(三十四)健全節能減排政策法規。加速出台我省實施節約能源法、環境保護法、循環經濟法、清潔生産促進法等實施辦法,研究制訂《湖南省節能監察條例》等節能減排行政法規。
(三十五)嚴格節能評估審查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把能源消費總量、汙染物排放總量指標作爲能評、環評審批的前置條件,對年度節能減排目標未完成、重點節能減排項目未按目標責任書落實的地區和企業,實行階段性能評、環評限批。對未通過能評、環評審查的投資項目,有關部門不得審批、批准、批准開工建設,不得發放生産許可證、宁静生産許可證、排汙許可證,金融機構不得發放貸款,有關單位不得供水、供電。加強能評和環評審查的監督治理,嚴肅查處各種違規審批行爲。能評審查費用由節能審查機關同級財政部署。
(三十六)加強重點汙染源和治理設施運行監督。嚴格排汙許可證治理。強化重點流域、重點地區、重點行業汙染源監管,適時發布主要汙染物超標嚴重的國控、省控企業名單。列入國家重點環境監控的電力、鋼鐵、造紙、印染、水泥等重點行業的企業要安裝運行治理監控平台和汙染物排放自動監控系統,定期報告運行情況及汙染物排放信息,推動汙染源自動監控數據聯網共享。加強都市汙水處理廠監控平台建設,提高汙水收集率,做好運行和汙染物消減評估考核,考核結果作爲核撥汙水處理費的重要依據。對都市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後、收費政策不落實、汙水處理廠建成後一年內實際處理水量達不到設計能力60%,以及已建成都市汙水處理設施但無故不運行的地區,暫緩審批該都市項目環評,暫緩下達建設資金。加強城鎮生活垃圾運營監管,嚴格各項操作規程、驗收標准和法式,確保滲濾液達標排放。對焚燒發電項目,要加強煙氣的達標檢測,防止造成環境汙染。對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度嚴重滯後、滲濾液不能穩定達標排放、收費政策不落實、建成後不按標准運行的,暫緩審批該都市項目環評,暫緩下達建設資金。
(三十七)加強節能減排執法監督。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組織開展節能減排專項檢查,督促各項措施落實,嚴肅查處違法違規行爲。加大對重點用能單位和重點汙染源的執法檢查,加大工業産品生産許可證企業證後監管力度,加大對高耗能特種設備節能標准和建築施工階段標准執行情況、黨政機關辦公建築和大型公共建築節能監管體系建設情況,以及節能環保産品質量和能效標識的監督檢查。對嚴重違反節能環保执法法規、未執行淘汰落後産能違規使用淘汰設備。虛標能效標識、未按要求運行的,實行公開通報或挂牌督辦,限期整改。嚴格實行問責制,對行政不作爲、亂作爲的,由監察機關凭据治理權限依法依紀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對構成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十、推廣節能減排市場化機制
(三十八)加強節能發電調度和電力需求側治理。增强节能发电调治和电力需求侧治理,坚持区别看待、有保有限,将有序用电与节能降耗、促进生长方式转变相结合,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确保医院、学校、金融机构、交通枢纽、农业生产等涉及公共利益和国家宁静的用电,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工业、服务业和能耗低、污染少的优势工业合理用电需求。重点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和产能过剩企业用电。革新发电调治方式,电网企业要凭据节能经济原则,优先调治水電、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以及余热余压、煤气层、填埋气、煤矸石、垃圾和生物质等发电上网,优先部署节能、环保、高效火电机组发电上网。建设厂网条约电量优化机制和流域梯级水電站电量优化机制。开展发电权交易,实施“以大代小”替代发电。电网企业要实时、真实、准确、完整地宣布节能发电调治信息,电力羁系部门要增强对节能发电调治事情的监视。
(三十九)加速推行条约能源治理。引導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接纳条约能源治理方式爲用能單位實施節能革新,落實財政、稅收和金融等扶持政策,重點扶持國家備案的節能服務公司。鼓勵節能服務公司通過兼並、聯合、重組等方式,實行規模化、品牌化、網絡化經營,形成一批擁有知名品牌、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節能服務企業。培育第三方節能量審核評估機構。
(四十)推進排汙權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在長株潭主要汙染物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的基礎上,推進全省主要汙染物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建设健全排汙權交易市場,研究制定排汙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的指導意見。開展碳排放交易試點,建设自願減排機制,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四十一)推行汙染治理設施建設運行特許經營。總結燃煤电厂烟气脱硫特许经营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勉励接纳多种建设运营模式开展城镇污水垃圾处置惩罚、工业园区污染物集中治理,确保处置惩罚设施稳定高效运行。实行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许可制度,推进环保设施的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服务。完善市场准入机制,规范市场行为,打破地方掩护,为企业缔造公正竞争的市场情况。
十一、加強節能減排基礎事情和能力建設
(四十二)加速節能環保標准體系建設。凭据“两型社会 ”建设要求,在国家相关尺度基础上,研究制(修)订和完善重点行业单元产物能耗限额、产物能效和污染物排放等强制性地方尺度,以及修建节能尺度和设计规范,提高准入门槛。制定和完善环保产物及装备尺度。建设满足氨氮、氮氧化物控制目标要求的排放尺度。
(四十三)強化節能減排監督治理能力建設。建设健全節能治理、監察、服務“三位一體”的節能治理體系,加強政府節能治理能力建設,完善機構,充實人員。建设健全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配備監測和檢測設備,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執法能力,繼續推進能源統計能力建設。推動落實重點用能單位按要求配備計量器具,推行能源統計數據在線收罗,實時監測。建设國家都市能源計量中心(湖南),開展都市能源計量建設示範。加強減排監管能力建設,推進環境監管機構標准化,提高汙染源監測、機動車汙染監控、農業源汙染監測和減排治理能力,建设健全省、市州、縣市區減排監控體系。推進節能、環境監察機構的標准化建設,加強人員培訓和隊伍建設。
十二、動員全社會參與節能減排
(四十四)加強節能減排宣傳教育。把节能减排宣传纳入社会主义焦点价值观宣传教育体系以及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组织好全国节能宣传周、世界情况日等主题宣传运动,增强日常性节能减排宣传教育。新聞媒体要积极宣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紧迫性以及各级政府接纳的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宣传先进典型,普及节能减排知识和要领,增强舆论监视和对外宣传,积极为节能减排营造良好情况。
(四十五)深入開展節能減排全民行動。抓好家庭社區、青少年、企業、學校、軍營、政府機構、科技、科普和媒體等十個節能減排專項行動,通過典型示範、專題活動、展覽展示、崗位創建、合理化建議等多種形式,廣泛動員全社會參與節能減排,要發揮職工節能減排義務監督員隊伍作用,倡導文明、節約、綠色、低碳生産方式、消費模式和生活習慣。
(四十六)政府機關帶頭節能減排。各级政府机关要将节能减排作为机关事情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規章制度,落实岗位责任,细化治理措施,树立节约意识,践行节约行动,做节能减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