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要活著總會遇到困難的,遇到困難怎麽辦,等著別人解決嗎?要想辦法創造條件戰勝困難,戰勝了它就等同于戰勝了自己。”這是我導師常對我說的一句話。最初聽這話感覺邏輯簡單且瑣碎類似于說教,當自己經曆了一些生活與學習上的挫折後,再來回味這句話時感覺還是很是有原理的,既強調了要领,又指明了偏向。
博學多才,精進不止
我的研究生導師名叫胡軍和,男,教授,碩士生導師,理學博士。他于2002年畢業于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獲農學學士學位。同年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就讀碩士研究生,2005年獲得農學碩士學位。2008年考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細胞生物學專業,2011年獲理學博士學位,同時也擁有美國的學習經曆,他學曆高,資曆深,且經曆豐富,見多識廣。
他從碩士到博士階段一直在陝西省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從事胚胎早期發育相關的研究事情,已經熟練掌握與其相關的各種實驗技術如卵母細胞成熟培養、顯微操作等,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實驗操作規範法式;能夠進行胚胎形態學和胚胎分子方面的系統性實驗、包罗胚胎免疫組化分析,RT-PCR及Real-time PCR等胚胎分子学实验。目前主要研究领域为昆虫抗药机理、农药残留检测新技术研究和早期胚胎发育调控机制等。
潛心科研,碩果累累
胡軍和老師一直從事應用生物技術方面的科學研究事情,以科研促教學,科研结果顯著。主持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級科技項目3項,市級科技項目1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累計發表SCI收錄期刊5篇,中文焦点期刊20余篇,申報並且授權專利3項。在研究生以及事情期間,先後主持及參與了國家科技部“863”和“973”計劃項目、國家農業部與科技部重大轉基因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余項科研項目;同時撰寫學術專著2部(動物體細胞核移植技術和豬胚胎體外生産技術),分別由陝西科學技術出书社和西南交通大學出书社出书,共計18萬字和20萬字。胡軍和老師具備紮實的學術功底,嚴謹求實的科研作風,堅守一名科研事情者的操守。他也具備極高的人文素養,既能成爲研究生學術上的導師,又成爲其人生的引路人。
初次見面,受益頗深
在2020年初秋的一個下午,經過學院推薦,我來到了強毅樓辦公室見到我導師,這是第一次見我的導師。那天他穿著白色襯衣,身材高峻安靜的坐在沙發上,他烏黑茂密的頭發間上夾雜著幾根白發,帶著金屬眼鏡彎著腰認真翻閱著手中書籍;而茶幾上卻早已倒滿了兩杯水,似乎是在期待著我的到來。
“嘭嘭嘭”,自己略帶緊張地敲著門,
“請進”,聲音嘹亮的回道。
“老師好,我是2020級資源利用與植物保護的碩士研究生...”
“嗯、知道了”
“你的英語水平如何”老師認真的問道
“感覺英語一直是自己的短板,讀簡單的還行,難得較爲吃力”
“爲什麽不戰勝這個短板,要勇于突破自己”
……
“喜欢这个专业吗?” 老师深情的问道。
“喜歡,原來在鄉村事情過”自己很有信心的答道。
“嗯”老師擡頭微笑的看著我。在隨後聊天過程中我向他介紹了我的學習與事情經曆。老師也见告了我他的研究偏向,相互交流中還挺有話題,自己也從最開始緊張到後面的心情放松,感覺這老師雖貴爲教授但卻平易近人,交流親切。
“看你十分熱愛此專業且經曆較多,就收下你吧”老師真誠地說道。
這樣我便成爲了他的學生,隨後他在本子上寫了一串中英文都有的書籍清單給我,並要求我認真去學,不懂的做好記錄再問他。他字迹工致,筆劃均勻,特別是英文書寫熟練流暢美觀,從字一看便能感受他是一名治學嚴謹、學識淵博的老師。在與其交流過程中得知他曾有過國外留學經曆,他的英語水平紮實,所發表論文層次較高,而且他在所處研究領域有一定的國際科學視野。生物科學對研究者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當前較多有價值文獻都是英文,許多實驗器材與應用軟件也是英文顯示及操作,可見英語在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或許是他一開始問我英語水平如何的原因所在。
老師爲我所寫的書單中,包罗此專業的各個方面,例如有關生物細胞與高分子技術的微觀方面,有關生物科學實驗的實踐方面,還有生物科學技術領域在國內與國外的宏觀大發展以及在實際應用方面等等。他擔心我看這些書籍可能會感枯燥乏力,接著又推薦了一些有價值網上視頻教程來看,既有專業知識,也有相關人文故事。
一開始覺得他推薦的這些書籍種類繁多,自己完全沒有頭緒,但隨著時間推移,自己閱讀層次逐漸深入,才發現這些資料之間都是互有關聯、既相互補充又系統完整且與時俱進,可見當初他推薦時是經過精心篩選的。同時他也勉勵我要有寶劍方從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學習精神,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掌握循例漸進、事半功倍、勞逸結合的學習要领,還要有深入事物本質的研究精神。在學習過程中要不斷思考,敢于質疑,勇于探究。並在學習之余強調多鍛煉身體素質,長期以往便可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學有所長。
這即是我一次見我導師的感受,記憶深刻,他的精心構思也與他學習與成長經曆相關。人生路漫漫,大千世界中能夠遇到一位以教書育人、科學研究爲人生追求的導師是一種可遇不行求的緣分!
教書育人,勤于耕作
胡軍和老師自2012年加入事情以来,他一如既往地坚持加入教学事情,始终把教育学生对学生卖力放在事情首位,其次才是刻苦钻研学术理论,凭着满腔热血和赤诚之心教書育人,勤于耕作。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主讲《英文写作》《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等课程。曾听过他课的同学私下对我说,你导师的英语水平很赞,那些较长专业名词我们都是对着书誊录,而他什么都不看,拿笔便写,行云流水、准确无误且发音尺度,听着舒服,上他课不乏味,可见他水平之高很有大学者风范。
他在研究生教學方面爲提升教學質量,在備課的過程中廣泛查閱相關資料,掌握學科研究前沿,撰寫講課綱要;在講課過程中隨時了解研究生的反映,根據他們的要求動態調整教學內容,做到通俗即懂,學以致用。
胡軍和導師如今貴爲教授,但许多事都是親力親爲。好比飼養實驗小白鼠來做實驗,由于各種條件所限,飼養小白鼠的環境不是很理想,在狹小且通風不暢的空間裏飼養數量繁多的小白鼠,小白鼠排泄物氣味較大,初次接觸的人聞到那味便會犯惡心。飼養小白鼠要领需細致且繁瑣,這樣才气保障實驗結果的准確,每次飼養他都是率先做示範帶頭手把手地教,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直到學生操作熟練學會爲止,並且強調每個步驟與細節都要做好記錄,若後期實驗失敗,這些記錄可以爲實驗失敗溯源提供參考。這即是他嚴謹治學的態度,在學生中廣爲流傳。
傳道解惑,誨人不倦
在今年四月份根據學院的部署與推薦,我要在外實習一段時間。胡軍和老師親自帶我去與實習單位對接,他並時常提醒與鼓勵我:“在外學習首先要注意宁静,其次要刻苦專研、學好一技之長爲擴寬將來的路打好基礎;同時還要練就美意態,在外學習是最能鍛煉自己,遇到困難不行怕,要想辦法創造條件解決困難才是最重要的,戰勝了自己,日後遇到問題都能獨當一面。”
聽了他的話倍感溫暖,話雖平凡但真情在。如今浮躁充斥著我們的生活,許多人在浮躁中會迷失偏向,變得消沈,變得圓滑,變得忘乎所以。他能堅持用心去做一件事,關心一個人,平凡中見真情是難得可貴的。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胡軍和老師既能擔當“導”的重任,又能成爲他人之“師”,實至名歸。
(作者:楊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