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地區的油菜在新農村建設中饰演著增産增收和促進鄉村旅遊産業的重要角色,而油菜稭稈還田、改良土壤是實現廢棄資源循環利用的有效途徑。7月13日,我校质料與環境工程學院“青春向黨,紅色築夢”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新化縣思禮溪村开展了油菜秸秆資源資源化模式调研。

实践隊和思禮溪村的黨員幹部一道,不懼酷暑,統計油菜田的覆蓋面積,調查油菜稭稈的處理方式;下到田間地頭,取樣检测土壤肥力指标,探索能适应水土特征的稭稈還田新路子;走進農戶家裏,向群众科普稭稈還田的生态与经济价值,探讨差异还田模式的优缺点,促进农业废弃物的再利用,助力乡村土壤的肥力修复。实践隊的初心是希望掩护一方的“綠水青山”,也是爲了改良我們賴以生存的耕地,讓老黎民“端穩中國飯碗”。
懷揣著“鸿雁返乡”的热情,实践隊走过了一方热土,带走了油菜地里的土壤样本,立志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把閃光的青春投入到了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供圖:賀婕;一審:張曉峰朱淑娜;二審:陳佩君;三審:譚峰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