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五談“三嚴三實”:領導幹部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
2015年04月24日10:34 來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學習路上按】2014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提出“三嚴三實”具體要求。要求黨員幹部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要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三嚴三實”言簡意赅而又內涵深刻,闡明了黨員幹部的修身之本、爲政之道、成事之要,豐富了管黨治黨的思想理念,爲加強黨員幹部黨性修養、深入推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談】
要求領導幹部樹立發揚好的作風
時間:2014年3月9日
地點:北京
事件:在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
各級領導幹部都要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
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
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爲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
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爲政清廉。
謀事要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事情,使點子、政策、方案切合實際情況、切合客觀規律、切合科學精神,欠好高骛遠,不脫離實際。
創業要實,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幹,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曆史檢驗的實績。
做人要實,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幹老實事,襟懷坦白,公正正派。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
【二談】
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
時間:2014年3月18日
地點:河南蘭考
事件:在河南省蘭考縣調研指導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习近平强调,作風問題本質上是黨性問題。抓作风建设,就要返璞归真、固本培元,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基础宗旨、增强道德修养。
他爲此提出4點要求:一是正確認識和處理人際關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則辦,特別是當個人情感同黨性原則、私人關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觸時,必須绝不猶豫站穩黨性立場,堅定不移維護人民利益。
二是下決心減少應酬,保持康健的事情方式和生活方式,多學習充電、消化政策,多下基層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情況,多系統思考息争決存在的突出問題,自覺遠離那些庸俗的東西。
三是實實在在做人做事,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堂堂正正、灼烁磊落,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不搞“假大空”。
四是對一切腐蝕誘惑保持高度警惕,慎獨慎初慎微,做到防微杜漸。
【三談】
“三嚴三實”是共産黨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則
時間:2014年10月8日
地點:北京
事件:在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總結大會上的講話
黨的幹部都是人民公仆,自當在其位謀其政,既廉又勤,既幹淨又幹事。
如果組織上管得嚴一點、群衆監督多一點就感应受不了,就要“爲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負責任的表現。這一點,要向廣大幹部講清楚。
我們做人一世,爲官一任,要有肝膽,要有擔當精神,應該對“爲官不爲”感应羞恥,應該予以嚴肅批評。
我一再強調,領導幹部要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些要求是共産黨人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做人准則,也是黨員、幹部的修身之本、爲政之道、成事之要。
【四談】
持之以恒改作風正風氣
增強政治事情時代感生命力
時間:2015年1月21日
地點:雲南昆明
事件:視察駐昆明部隊
要认真贯彻全军政治事情聚会会议精神,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扎实抓好“学习践行强军目标、做新一代革命军人”主题教育运动和团以上党委机关“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整顿,持之以恒改作風正風氣,确保队伍坚决听党指挥,确保队伍高度集中统一和纯洁牢固。
要弘揚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與時俱進創新政治事情的思維理念、運行模式、要领手段,切實增強政治事情的時代感和生命力。
【五談】
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時間:2015年2月16日
地點:陝西西安
事件:視察駐西安部隊
当前,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任务已经明确,要害在抓好落实,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
各級領導幹部要強化使命擔當,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在實現強軍目標中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要帶頭堅定理想信念,绝不動搖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深入學習黨的創新理論,弘揚延安精神等優良傳統,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永遠聽黨的話、跟黨走。
要帶頭真抓實幹,堅持戰鬥力標准,紮實推進軍隊建設、革新和軍事鬥爭准備各項事情,立說立行,善作善成。
要帶頭廉潔自律,鞏固和拓展黨的群衆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结果,自覺依法用權、秉公用權、廉潔用權,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要帶頭維護軍政軍民團結,牢記我軍基础宗旨,嚴守群衆紀律,自覺擁政愛民,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爲經濟社會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