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誠信教育的探索

來源:

發布時間:2012-10-18?點擊:

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誠信教育的探索

摘要:千百年來,誠信一直被中華民族視爲自身的行爲規範和道德修養,是一個人必備的素質。誠信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針對目前大學生存在的誠信危機問題,高校應該接纳各種措施來強化大學生的誠信意識,培養其誠信行爲。

關鍵詞:誠信;誠信教育;誠信危機

一、誠信教育的须要性

《論語》雲:“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說人要是沒有信用,不知道他能做什麽;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其一直被中華民族視爲自身的行爲規範和道德修養,是一個人必備的素質。2006年胡錦濤總書記發表的“關于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講話中提出了“八榮八恥”,其中第六句的內容是“以誠實守信爲榮,以見利忘義爲恥”,讲明人們在爲人處事、待人接物中要有誠信。誠信不僅是一個人走向乐成的基礎,更是一個人對外的名片,如果個人失去了誠信這張名片,那麽別人將不再與你溝通和交往。

誠信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誠,指真誠、誠實、坦誠;信,指信用、守信、信任;誠信教育就是指培養大學生真誠、誠實、坦誠、信用、守信、信任做人、做事的教育。“誠實守信,嚴于律己”是高校的基本行爲准則之一,是社會和高校對大學生素質發展提出的基本要求。

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國內外多元文化的沖擊,在實際的大學校園中,我們經常會發現這樣的情況:1.有的大學生平時上課不聽講,課後不複習,整天沈浸在上網玩遊戲,睡覺逛街的生活中,爲了期末考試過關會准備各種小抄在考試中作弊;2.國家每年都會撥很大一筆資金給高校去資助家庭貧困的學生,但在確定資助名單過程中,總會有學生反映資助的對象中有某些同學是弄虛作假、欺騙學校的錢,明明他們家庭條件很好,用的吃的都是名牌,卻還在“奮不顧身”的向學校申請各種貧困補助;3.每年畢業找事情中,许多畢業生爲了能給用人單位留下深刻的好印象,會刻意美化自己的簡曆,在自己的簡曆中注水,有意添加各種不存在的經曆、榮譽,複印更改別人的獲獎證書;4.學生畢業離開大學事情之後不能夠按時償還大學時借貸的助學貸款生源地貸款等,高校經常會收到銀行的催款通知,讓學校聯系那些沒有按時償還助學貸款的同學並督促其及時還款;5.在大學校園中,經常會出現學生衣服、物品無故丟失的情況。。。。。。

以上這些現象都確確實實的存在于我們大學生的身上,在現代物質爲先的社會中,大學生的誠信意識越來越弱,直接導致大學生出現誠信危機,其涉及到學習、生活、經濟、就業等多個方面。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他們的整體素質決定著國家未來發展的偏向,因此,提高峻學生的誠信意識,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勢在必行。

二、誠信教育的可行性

大學生的誠信危機不是大學生自己單方面原因造成的,同時,對大學是進行誠信教育也不是單靠學校單方面就能夠實現的,應該通過社會、學校、家庭、大學生自己等多個方面配合努力。

(一)創造真誠和諧的社會大環境

時代在前進,社會在發展,人們在創造社會曆史的同時也在受著社會的影響,多元變化的社會每時每刻都在給人以各種新的沖擊,進而影響人們的認知、情感和行爲。從誠信維度來分析,我們生活的社會環境中總是會有许多欺騙、僞裝等的不誠信的現象存在,如:手機上經常會莫名的收到請給某某卡號彙款的短信;電視廣告上過度宣傳某些産品的作用、功效;路邊的柱子上、地上寫滿了辦證的號碼等等。社會大環境中這些不誠信的、欺騙的現象久而久之就會影響我們當代的大學生,影響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確立,進而使得他們在大學學習、生活階段表現出這些不誠信的行爲。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什麽樣的環境造就什麽樣的人才,爲了解決大學生的誠信危機問題,我們首先應該去淨化大學生生活的社會大環境,消除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低俗、欺騙等不誠信的現象,嚴格查處那些不誠信的廣告商、欺騙者,爲我們年輕的一代創造出真誠和諧的社會環境。

(二)加強高校的誠信教育

誠信教育包罗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我們高校應該充实利用這一有利的手段積極開展有效的大學生誠信教育。

1.高校教師、治理者應該以身作則,做誠信之人

高校教師、治理者是大學生成長门路上的導師和引路人,他們不僅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給學生促使他們成才,同時也要幫助、引導大學生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學會做人。學高而教,德高爲師,只有學問和品德兼優的教師才气勝任教師這一職業,若高校教師、治理者爲了個人的名和利經常作出欺騙、僞裝等不誠信行爲,那麽他們所培養出的學生也會是不誠信之人。因此,高校教師、治理者應該爲人師表,以身作則,做誠信之人。

2.開展各種形式的誠信教育活動

高校的誠信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堂教學的理論層面上,純理論的教育對現代活躍的大學生所帶來的影響正逐漸降低。爲了使大學生能夠在誠信認知的基礎上表現出積極的誠信行爲,就需要高校開展多種形式的誠信教育活動。如:可以召開專門的誠信教育主題班會,讓學生事先收集各種誠信案例,並請他們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點評;可以利用社會實踐走訪家鄉的誠信名人,對他們做一次誠信訪談,記錄他們的誠信行爲;可以設立無人監考的考場,讓各人自己進行誠信考試等。只有通過這一系列的誠信教育實踐,學生對誠信的認識才會越发全面深刻,進而表現到日常的學習、生活中。

3.建设學生誠信檔案

大學生誠信素質的培養,光靠誠信教育是不夠的,還離不開一些約束機制的確立,如高校可以建设學生誠信檔案,對學生的基本情況、家庭貧困情況、考試表現情況、圖書館借書情況等所有與誠信有關的內容進行一一記錄,將這些誠信記錄的內容作爲學生檔案的重要補充。誠信檔案能夠真實而全面的反映學生的信用情況,是大學生誠信度的憑證。誠信檔案的建设可以時刻警示大學生规则自己的言行,做誠信之人。

(三)提高峻學生家長的誠信度

怙恃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是學生模仿的對象。目前大學生的誠信危機問題许多情況下是和他們的怙恃有關的,他們從小就和怙恃生活在一起,怙恃的爲人處事、待人接物的方式要领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日後的行爲表現。如有的家長做生意爲了謀取更多的利益,總會對顧客缺斤少兩或者賣過期的東西;還有些家長做人從來就沒多別人講過真話,總是通過欺騙的手段在社會上混;久而久之家長的這些不誠信行爲將會被他們的孩子學上,並在他們以後的人生發展中袒露出來。所以,爲提高峻學生的誠信度,作爲孩子長輩的怙恃應該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提高自己的誠信度,不騙人,不拖欠別人的工資,不要爲了一己之利而做出欺騙、損人利己等不道德、不誠信的行爲。

(四)通過學生自我教育,強化學生的誠信理念

乐成的教育是教育外因和受教育者內因配相助用的結果,真正有效的誠信教育是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和學生自己配合努力才气達到的。要是學生自己內心不願意去接受誠信的理念,那麽纵然外界的誠信教育方式要领再好,學生們也不會真正的做誠信之人、幹誠信之事。因此,高校應該不斷提高學生的素質,加強他們自我教育、自我治理的能力,強化他們的誠信理念,使他們自覺的提高誠信認識,堅定誠信信念,表現誠信行爲。

總之,爲了祖國的未來,爲了我們的下一代,我們始終要堅持做好大學生的誠信教育,社會、家庭、高校、學生自己要通力相助,在誠信的门路上不斷探索、進取。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積累。

參考文獻:

[1]胡宁静主編.新時期高校輔導員理論與事情指導手冊[M].北京:中國教育出书社,2009年版,第149-151頁.

[2]唐紹利.大學生誠信教育現狀及教育對策[J].商業經濟,2008年第07期.

[3]王華輝,馮鴻光.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探討[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01期.

[4]張殿棟.對大學生進行誠信教育的须要性與可行性[J].遼甯商務職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03期.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