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智慧校園
English

運用辯證的思維和要领推動科學發展

來源:

發布時間:2009-05-11?點擊:

運用辯證的思維和要领推動科學發展

轉載:《求是》

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要從經濟社會發展全局著眼,運用辯證的思維和要领,正確掌握和處理各種關系。

一、轉變發展方式,以最小的資源消耗和環境代價實現最大的發展效益

近年來,煙台經濟持續平穩較快增長。2008年全市生産總值3434.19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地方財政收入166.2億元,增長18%。在經濟增長的同時,節能降耗、治汙減排事情取得明顯成效,成爲山東省第一個連續兩年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節能指標的地市。這種“增降雙贏”的發展局面,緣于我們從“增”與“降”的辯證關系上,認識和推進轉變發展方式事情。

以結構調整爲主線,通過鼎力大举構建現代産業體系保增促降。我們鼎力大举發展耗能低、汙染少的現代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和低消耗、低排放的支柱産業,走出“結構增效”、“結構降耗”、“結構減排”的新路子。2008年,重點培育的機械制造、電子信息、食品加工和黃金四大支柱産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577.6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59.4%,而能耗僅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的20.4%。通用東嶽、浪潮LG、鴻富泰作爲煙台汽車、手機、電腦三大産品集群的龍頭,都是産值過百億元、幾百億元的企業,而萬元産值能耗僅分別相當于全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産值能耗的23.9%、3.8%和14.9%。通過革新提升傳統服務業和鼎力大举發展新興服務業,2008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067.67億元,占全市GDP31.1%,而能耗僅相當于全市的16%。

把科技創新作爲中心環節,推動經濟增長從“資源依賴”向“科技依托”轉變。我們以建設創新型都市爲總抓手,加強重點領域自主創新,加速傳統産業高新化和高新技術産業化,突破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方面的技術瓶頸,推動經濟增長由“要素推動”向“創新驅動”轉變,湧現出一批依靠自主創新促增長促降耗的典型。叢林集團自主研發的“萬噸擠壓技術與裝備”獲得2004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億元,是2006年的1.37倍,而萬元産值能耗比2006年下降6%;萬華集團自主開發的“大規模MDI生産技術開發及産業化”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8年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5.5億元,比上年增長12%,而單位産值能耗比上年下降18.6%。

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爲重要結合點,既促增長又降消耗。我們積極發展循環經濟,重點培育3個示範縣市區、5個示範園區、30個示範企業,認真落實山東省循環經濟“123”工程,鼎力大举培育綜合利用企業,變廢爲寶、化害爲利,實現了效益提升、能耗下降的雙重目標。至2008年,已有145戶企業通過市級以上資源綜合利用企業認定評審,年綜合利用工業廢棄物550萬噸。全市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

全面加強和改進監管,向治理要效益。對重點工業大戶和汙染物減排企業,逐戶逐項落實節能減排指標,對冶金、水泥、電力、化工等高耗能行業,在實行嚴格控制和監督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同行業內部同類企業耗能排汙的差異性,在對比中找差異尋突破,促進整個行業節能減排;對交通、建築、商貿、機關事業單位等重點領域,把節能減排的責任落實到人、落實到崗,實施重點監控。特別是在當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情況下,加強對經濟事情的調控指導,加大企業技改力度,出台減輕企業稅費、加強信貸支持等配套措施,在克服困難的同時,實現了增降雙贏。

二、拓展發展空間,走市縣統籌、陸海聯動的發展路子

我們以科學發展觀爲指導,以建設充滿魅力的現代濱海都市爲目標,堅持以港興市、産業立市、文化強市、山水秀市和品牌靓市,加速發展中心都市經濟。2008年,中心都市經濟占全市經濟的比重達41.6%,比2005年提升2.9個百分點;2008年市區國稅、地稅收入,外貿進出口總額和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分別占到全市的56.2%、73%和51.9%。

在中心都市發展壯大的同時,積極推動縣域中心都市和中心鎮發展。7個縣級市政府所在地已經或正在進入中等都市行列,小城鎮建設在統籌城鄉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把新農村建設擺到越发突出的位置,努力形成城鄉一體化發展新局面。2008年,煙台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7935元,比上年增長13.7%。

作爲沿海都市,煙台發展海洋經濟潛力巨大。鼎力大举發展海洋經濟,可以有效減少對有限土地資源的依賴,更好地促進發展方式轉變。近年來,我們啓動了海洋經濟發展戰略,突出發展口岸經濟,重點發展海洋漁業、濱海旅遊和造船業三大支柱産業,培植發展海洋生物制藥、海水綜合利用、海洋礦産、海洋能源和海洋服務五大新興産業,全市海洋經濟和臨港産業進入全面發展快車道。2008年,全市海洋經濟實現産值943億元,同比增長18.5%。

三、增強發展動力,開辟發展新境界

堅持科學調度“內”與“外”,正確定位“物”與“人”,從四個方面彙聚發展動力。

擴大開放借外力。煙台是首批沿海開放都市,靠開放借外力始終是重要的戰略選擇。我們結合当地産業結構調整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提升對外開放的層次和水平。目前,全市80%以上的重點骨幹企業、新興産業,是通過利用外資建设或進行嫁接革新發展壯大起來的,外資企業的對外貿易額占全市的84%,涉外稅收占全市稅收總額的近一半。全市已有100多家企業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境外投資與相助,煙台境外短缺資源開發基地和供應體系逐步確立。

深化革新增活力。堅持以革新促調整、促發展。企業革新邁出新法式,市縣鄉村四級企業改制基本完成,19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企業經營治理機制和經濟效益顯著改進提高,國有資産監管體系逐步健全。各項配套革新不斷深入,農村綜合革新逐步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革新順利實施,各項免費和補貼政策全面落實;縣鄉財政體制革新深入實施,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不斷完善;投融資體制革新進一步深入,投資主體多元化法式明顯加速;行政審批、科技衛生、公用事業、戶籍制度、要素市場等各項革新穩步推進。民營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層次不斷提升。

有效投入強推力。針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我們積極貫徹落實中央和山東省出台的一系列擴內需、保增長的政策措施。一方面,不斷優化投資結構,積極推進切合産業政策、切合科學發展要求的重點項目建設;另一方面,借助國家啓動內需的有利時機,積極抓好項目申報和儲備事情,力求使更多的大項目好項目落戶煙台,爲實現又好又快的科學發展提供強勁助力。

以人爲本聚民力。我們始終堅持把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造福人民群衆上。好比,在産業選擇上,既重視發展技術、資金密集的高新技術産業,又重視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更重視勞動與技術緊密結合型的産業發展,努力在提高競爭力的同時解決好擴大就業和增加群衆收入問題;在發展路徑上,鼓勵以富帶貧走配合富足的發展路子,鼎力大举開展就業援助等主題活動,做好關愛幫扶困難群體事情。重視開展政府與群衆的多渠道對話,不斷豐富民主政治實現形式,使人民群衆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切實获得保障;繁榮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滿足人民群衆的精神文化需要;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宁静生産,保持社會穩定和人民群衆安居樂業。

(作者:中共煙台市委書記孫永春)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