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的建議
編者按:作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中的第二門重要課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今年春季開學後面向全國高校2006級本科生全面鋪開。這門課程的開設,涉及近1000所高校,6000余名教師,270余萬名大學生。本版特約請《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材編寫課題組首席專家、北京大學教授沙健孫,就如何上好這門課闡述他的看法。
开阔视野突出主线——有關《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的建議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被列爲全國大學生公共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的決定,對于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事情有著重要的意義。從本學期開始,本課程的教學事情在高校本科生中全面推開。
中國的近現代史,是指中囯自1840年以來直至現在的160多年的曆史。中宣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其實施方案規定,《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主要講授中國近代以來抵禦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推翻反動統治、實現人民解放的曆史,幫助學生了解國史、國情,深刻領會曆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门路”。
這就是說,進行《綱要》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通過對中國近現代史的敘述和分析,幫助大學生做到“兩個了解”、明白“三個選擇”的须要性和正確性。這是我們在教學中應當首先明確和始終貫徹的基本思想。
在明確上述教學目的的基礎上,我感应,在進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時,有须要切實做到如下五點:
突出主題、主線
黨的十五大對近百年來的中國曆史進行過全面的回顧和總結。十五大文件指出:“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爲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曆史任務:一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配合富足。前一任務是爲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须要的前提。”爲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與“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配合富足”兩大曆史任務而鬥爭,就是中國近現代曆史的主題。
根據黨的十五大的归纳综合,我們認爲,中國的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就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衆爲救亡圖存、實現中華民族的複興而英勇奮鬥、艱苦探索的曆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鬥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曆史;是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革新,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开端繁榮兴盛、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曆史。這就是中國近現代曆史的主線。
切實掌握好這個主題、主線,是搞好《綱要》課教學的前提。
聯系實際,加強針對性
在論述中國近現代史的基本問題時,我們要注意聯系社會上流行的有關思潮(如宣扬“告別革命”等的曆史虛無主義思潮),聯系大學生經常關注或感应困惑的重大問題(如:帝國主義的入侵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麽?資産階級共和國方案爲什麽在中國行不通?怎樣科學評價毛澤東領導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曆史?如何正確看待革命和建設中的失誤?等),說明有關的曆史情況,著重從正面講清有關的原理,以起到釋疑、解惑、明理的作用。
爲了使講授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在備課的過程中,我們應當向授課對象進行調查,了解一下他們對中國近現代史,有哪些問題已經弄清楚了,哪些問題還沒有弄清楚。這樣,我們的講授才气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才气對大學生真正有吸引力。
點、線、面結合,開闊視野,加強比較
爲了使教學的內容較爲豐滿,具有較強的說服力,我們要力求做到:一是以世界曆史的眼光審視中國近現代史,注意聯系時代特征、國際花样和世界大勢論說中國問題;二是除政治史外,加強對各個時期的經濟、文化發展情況的反映;三是進一步通過比較研究(包罗各種社會力量的政治主張、建國方案的比較,各種社會思潮的比較等),來說明與“三個選擇”有關的問題。
注意收集和運用綜合性的曆史資料和典型性的曆史資料。曆史現象是十分複雜的。爲了說明有關的曆史問題,必須引證綜合性的质料,而不能單靠舉例。
在講清曆史的整體面貌的同時,爲了加深大學生對有關問題的理解,也可適當運用某些典型性的质料。這類质料所起的作用,同電影中常用的特寫鏡頭有點相似。
爲了加強講授的生動性和吸引力,我們還有须要利用外國人的、中間派的乃至敵對力量方面的有助于說明有關問題的評論。
對重大問題的表述,要完整、准確,有權威的根據
對于中國近現代曆史的基本問題的論述,我們要嚴格遵循黨的曆史問題決議,遵循黨代會和中央全會的精神,在政治上同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對基本理論、基本經驗的表述,要有權威的根據,並努力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的最新结果。對于近年來在近現代史領域中有較大影響的曆史虛無主義觀點,包罗否认革命、宣扬“告別革命”的觀點,否认愛國主義、宣扬民族虛無主義的觀點,否认黨在社會主義時期曆史的觀點,等等,我們要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評論,旗幟鮮明地幫助大學生劃清曆史上重大是非的界限。
史論結合,于序事中寓論斷
本課程是全體大學生必修的公共思想政治理論課。因此,《綱要》教學應注意結合近現代曆史的發展,著力闡明近現代中國曆史的發展規律,總結這個時期曆史的基本經驗,也就是說,注意加強本課程的理論性。
不過,它不是要去展開地論述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體系,而是要盡可能讓曆史事實來說話,即用確鑿的曆史事實去闡明中國近現代曆史的基本問題和相關的理論觀點,做到“于序事中寓論斷”(顧炎武《日知錄》)。
《中國教育報》2007年3月29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