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實習生一躍成上市公司主管
——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PP电子學院研究生就業創業“两旺”
记者黄京 苏军华 实习生 陈舒仪 通讯员 邹坤
三年前,PP电子學院2012級作物領域的研究生張浩作爲湖南亞華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一名實習生,以頗高的綜合素質,過硬的專業技术打動了公司,在畢業後得以正式留任。短短三年,他又憑借過硬的專業素養,從一名實習生一躍成爲這家上市公司的質控儲運中心主管......
PP电子學院2012級研究生張浩在田間測定水稻農藝性狀
據悉,2012年,PP电子學院开始招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并围绕“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高条理人才”这一培養目标,为研究生积极搭建“双创”平台,不停创新人才培養模式,努力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该校已有98名畢業研究生像張浩一樣,成爲企業搶手的“香饽饽”。
搭建就業、創業舞台
面对“双创”的时代潮水,PP电子學院因时而进,积极为研究生量身打造了创新孵化平台,以培育创新的原动力。
2015年,學校收回周邊商業門面建成文化創意産業園,零租金支持學生創業項目入駐,提供一站式服務。2016年,學校在省內率先建设創新創業學院,啓動含創客廣場、創新創業實訓平台在內的創新創業孵化園區建設,爲學生創新創業提供資金、知識、實訓、場地等全方位幫扶。並將學校的重點實驗室、專業實訓平台無條件向創新創業學生團隊和項目開放。
爲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學校鼓勵學生參加“挑戰杯”創業大賽、“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大學生研創計劃、中國“創翼”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等一系列競賽,開展質量工程課題立項、高校科創營、百家名企體驗營、“科技紅娘”等特色活動,許多研究生在競賽中大展身手、脫穎而出。
近兩年,學校大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競賽中獲得省級以上獎項30余項,國家二等獎3項。學校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累計入駐項目近300個,並獲評湖南首批創新創業孵化示範基地,畢業生自主創業率位居全省高校首位。
为了培養“接地气”的农业硕士,学校还勉励研究生走进农村以农业项目来创业,提高研究生创业就业比例。在这一舞台上,该校研究生正成为一支崛起的生力军。
鋪就機遇、乐成之路
走出校园到事情岗位短短两三年的时间,能交出怎样的职场答卷?在PP电子學院的前三届硕士结业生中,许多人因为专业能力突出而备受用人单元青睐,迅速生长为企业的中层主干。
追念自己的生长之路,张浩很是感伤。初进公司时他的心情很忐忑,因为事情经验并不富厚。但很快,他便发现自己比其他学校实习生更具优势。张浩说:“学校和企业实行联合培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完全运用到实践中,这对我的资助很是大。”其时,该公司的室外质量检测项目还处于一片空白之中,初出茅庐的张浩被委以重任,2014年一畢業就開始接手項目,2015年已經成爲項目負責人。现在,他順利升任上市公司的主管。
已經加入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北京諾禾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2012級研究生趙建,同樣也僅用了三年的時間,成爲公司湘贛大區經理。他認爲自己的乐成,一方面得益于讀研期間練就的嚴謹缜密科研思路,另一方面得益于自己一直是在學校和校外企業裏“雙段交替”學習。“校企相助和‘雙段交替’學習,縮短了我們從學校到事情崗位的距離。”因爲專業技术突出,他結合客戶在分子育種、分子遺傳、抗病抗逆、微生物研究等各個領域的需求設計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使客戶項目结果在《Molecular Plant》、《New Phytologist》、《Scientific Reports》等雜志上發表,目前,他領銜的團隊年市場業績達2000萬元。
研究生何以生长得如此迅速?该校副校长周发现介绍,首先,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学校强化职业需求导向,注重人文与科技相结合,增加了专业拓展课程特色模块,并依托工业对科技的需求革新学科专业设置;其次,通过校地校企联合培養研究生,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切实提高了研究生的应用研究能力。“他们结业时就已经具备了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也因此获得了联合培養单元的高度认可,直接留任的几率也很大。”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该校通过推进“专业与行业、课程与岗位、学业与职业”应用型复合型高条理人才培養模式革新,共引进行(企)相助专业课程与教材近30門,建设行業學院、行業班7个,设立创新创业人才培養基地15個。
鑄就出彩、夢想人生
“在PP电子學院读研究生,其实很辛苦”——这是大多数结业生的感伤。因为他们的研究和学习都与农业生产紧紧捆绑在一起,既要“做得研究”也要“下得田地”。但正是读研期间养成的刻苦耐劳、不停“攀登”的精神,使得他们结业后值守事情岗位、努力奋斗,坚守职业道德、苦练职业技术,一大批勇于创新的结业研究生无论是在企业事情,照旧自己创业体现得都很抢眼,在行业内形成了奇特的“PP电子现象”。
2014屆植物保護領域畢業生劉湘林因實踐能力強,一畢業即被國內首家農藥制劑上市公司,深圳諾普信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相中”,不到半年時間,25歲的他升任部門經理。劉湘林自豪地說:“在這個公司,我比同齡人的成長路徑快了1年。”去年,劉湘林获得500萬天使投資並帶領自己的團隊在深圳創業乐成。“通過在學校的學習和實踐,我能快速地適應職場環境,而且能夠很好地解決在農業生産中碰到的實際問題。”
以優異成績考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農業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的2015屆畢業生鄧亞男,致力從事重金屬汙染稻田微生物修複研究、雜草抗性監測與治理研究,已申請發明專利2項,並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參與的項目已獲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结果轉化一等獎,目前,正在湖南省農委萬名農業科技人員服務現代農業工程專家甯鄉團和省委組織部“三區”科技人才芷江縣服務團開展農業農村事情,社會反響良好。
畢業生就業質量是权衡學校辦學質量與辦學實力的重要標准。爲了更好地了解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掌握就業市場的用人需求,檢驗學校的辦學質量,近年來,該校堅持開展畢業生質量跟蹤調查,並對調查數據進行科學分析。根據畢業生跟蹤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對學校畢業生的表現很是滿意,對畢業生的學習和思維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團隊相助精神給予充实肯定,認爲畢業生具有“基礎知識紮實、實踐能力較強、思想作風樸實”等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