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戴彥勳:湖南漣源人,1975年11月出生,東莞市常平第四小學校長,廣東省新一輪“百千萬人才培養工程”第二批小學名校長培養對象,東莞市“小學名校長事情室主持人”、東莞市課改先進個人、家庭教育先進個人、科研事情先進個人;十幾年來致力于小學美育研究,主持和參與了省、市多個立項課題,獲2項市級科研结果一等獎,廣東省教育創新结果獎,先後有近20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學術領域主要有:學校文化建設、教育科研、隊伍建設、教學特色、家校共育事情等。
1998年6月,我從婁底師專中文系(後來得知母校升格爲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畢業後,就到了廣東東莞事情,光陰似箭,轉眼已十八年。前不久,在東莞事情的師專部门校友小聚,校友辦夏永全老師聯系到我。與夏老師微信中交談,勾起了许多當年的回憶,聊起記之。
從學校畢業出來事情,我最大的感悟:人生有许多機遇,機遇在你自己手中。我一直從事教育事情,其中有三次機遇改變我的人生:
第一次抓住機遇,實現了還沒畢業就找到了事情。
第二次抓住機遇,用了五年時間從代課教師升格爲校長。
第三次抓住機遇,用了十年時間從普通的校長成長爲名校長。
1998年4月,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從中文系劉鐵鋒主任處獲得信息,廣東東莞一所學校需要招聘美術教師,經詳細了解後,原來招聘信息是從當時應電系李高海主任那裏得來的,應電系校友曾曉東在東莞茶山鎮事情,認識當地南社小學的謝校長,得知南社小學要招老師,于是就想到了聯系老師和校友。
獲得信息後,我敏銳感覺到這是一個試一試的機會,我很趕快找到了劉鐵鋒主任,劉主任介紹我認識了李主任,在李主任的推薦下,我聯系到校友曾曉東,並與學校進行了溝通,通過郵寄三次质料,謝校長終于答應我過去面試。
1998年4月底,我借了1300元,提著包只身南下,開始了這段充滿冒險曆程的求職之旅,買了一張48元的火車站票,一夜未眠向廣州進發,在火車上我親曆了身邊發生的那起驚人的流血事件,幾個爲爭奪座位打架,其中一人被啤酒瓶砸到頭破血流,啤酒全灑到我身上,只身一人的我不敢出聲,初嘗步入社會的滋味,竟然如此令人驚悚!
在廣州下了火車後,要轉坐大巴往東莞,又經過兩個小時的顛簸,終于到達東莞汽車站,然後又開始了令人心懸的呼叫詢問之旅,下車後要呼叫校友曾曉東的BB機,然後很是擔心地期待著回複,心想萬一沒有回複,我該怎麽辦?幸亏回複很快。凭据他的指引,我坐19路車來到茶山南社,然後又找公用電話呼叫他,获得進一步指引後,我還要打摩的(摩托車)到達指定地點找他,終于來到了茶山成人技術學校時,好不容易才真正見到了校友曾曉東,一顆疲憊而懸挂的心終于得以暫時放下。
一晚休息,第二天,我如約到了南社小學進行面試,謝校長很客氣接待我們,面試的內容是寫毛筆字和畫畫,我用了一小時完成任務,心裏還是有點緊張,不過還算過關,畫畫不是我的強項,但也勉強畫出來了。
面試完後,校長說要向治理區彙報,叫我期待答複,我住在當時一個老鄉的小賣部,兩天五一假裏,心裏想著應該沒問題,卻也滿是忐忑,終于熬過假期,我迫不及待地打電話過去問校長情況如何,得來的結果卻大失所望,回複是治理區差异意,理由還真令人有點令人憤怒:說外地人太多了,不再續招了!這忽悠,真是欺人太甚!一下子心中所有的期待全完了……
但也沒有辦法!退一步想,既來之,則安之,繼續再找,不知哪裏來的勇氣,讓我一口氣跑了五天,走了七八間學校,但最後的結果都是不行,因爲我來得太晚了,许多學校已經招滿人了。因假期到了,我只能提著包准備回程。
忘記具體是哪天了,只記得那天早上,朝陽似火。正當我提著包走出老鄉小賣部約100米的時候,電話來了,是曾曉東打過來的:常平那邊有學校要語文教師,專業對口,再去試試!接到這個電話,我有馬上取消了回去的想法,趕緊奔向常平。
一路問到常平中心小學時,已是下午時分,學校領導很熱心地接待我,我在學校住了一晚,學校部署我第二天下午上課,當天上午我靜下心來認真備課,下午第一節,我放下了所有的心裏負擔:上完這堂課我就回家,行不行不管了!放開心情,輕裝上陣,這堂語文課的效果出奇的好!一下課,我心中無憾了,果真,校長把我叫到辦公室,明確表態,決定要我了!
後來才知道,校長真正看上的不只是這堂課,還有我用手寫的求職報告,工致秀麗的字打動了他!
人生路上就是這樣,有時當你走到山窮水盡的時候,不要輕易放下,再堅持一下,就是柳暗花明時。我拿到了學校的接收證明,我喜出望外,真有種滿載而歸的感覺。
回到学校,我在广东找到了事情的消息很快就在中文系传开了,九六级的学友还请我到班上做讲座,要我谈谈这段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和感受,由于自己亲身的经历,我那晚与九六级学友的分享激情澎湃。那段难忘的经历,直到现在依然历历在目,永远都不会忘记。
這是我第一次抓住了機會。我要感謝劉鐵峰主任、李高海主任、曾曉東、劉利軍、莫海明等校友,他們是我人生中的貴人,他們的無私幫助,讓我的人生找到了另一片天空,讓我有了接下來的精彩。因此,心懷感恩成爲我做人做事日一個基本原則,成爲一種品質,感恩每一個曾幫助過我的人,並且,我也將盡自己的力量去幫助每一個身邊的人,後來,我地下是這樣做的。
從一名代課教師到校長的變遷,也得力于我的求職經曆所得來的經驗。這經驗不斷地改變我的人生,讓我以後不斷地去發現機遇,找到機遇。
2003年下半年,當時的我已經是學校的語文課組長,當時鎮政府面向社會公招校長,由于對校長崗位的要求比較高,當時的我還不切合競聘資格,但我已經很是敏銳地感覺到這是又一個機會嘗試的機遇,我應該去試一試,爭取一下,萬一行呢?!于是我積極和學校校長溝通,爭取機會,最後我終于获得了答複,可以破格去試一試。
对于这个来之不易的时机,我在战略上是从容面对,而在战术上精心准备,小心求证,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笔试、面试、考察等法式,最后,我乐成通过了这一次竞聘!
2004年初我被調到另外一所學校任副校長,半年後,我又被調到常平實驗小學任校長。從2004年7月到2015年的7月,整整11年的時間,我將自己的青春和全部精力都奉獻給了這所學校,我很是乐成地把這所曾經規模小、效益低的學校打造成爲當地富有影響力的品牌學校。
這十一年裏我本人和學校都拿到了许多的榮譽,但每一個榮譽在我的眼裏只是一個進步的動力,是爲下一次的進步提供更堅實的基礎,我沒有把榮譽當作停留賞景休閑的資本,而是攜手榮譽不斷地努力前行。
2014年,我又通过层层的选拔和面试,乐成申请到了广东省“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第二批小学名校长培养象的时机,2015年我又乐成獲評“東莞市名校長事情室主持人”的光榮稱號。
走出大學校門,我發現:成長比乐成更重要,持續力比爆發力更重要,人的一輩子是一個不斷地學習和發展的過程。尤其在當下,
教育越來越受到國家與社會重視,教育者需要不斷創新發展,需要不斷地學習成長與積累智慧,我們必須把學習變成一種資源,變成一種幸福的人生。
當我們時刻以一種良好的品德與精神狀態去做人、學習和事情的時候,其實就是在爲某一個屬于我們自己的機遇做准備,機遇屬于長期堅持和努力的人!
記得考上婁底師專時,有人就說考得不太好,今後你就回家教書吧,我並沒有被這些話束縛了自己的思維和認識,當時我就覺得:讀什麽學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學校做什麽!
進入婁底師專後,我總是以一種很是積極和心態去學習和生活,我做了三件事:
一是補短板。因爲個性比較內向,剛進大學不敢同人溝通,社會交往能力差,我意識到了這個不足,並且努力去鍛煉和改變。于是,大一我參加交誼舞培訓班,學會了跳舞,然後慢慢地可以輕松收支舞廳,輕松自然地和同學交往;我又爭取進入學生會,爲了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我努力成爲了一名宣傳部的幹事,後來也順理成章地成爲學生會宣傳部長,還光榮要加入了中國共産黨;我還積極去做班會課主持人,參加文藝晚會的演出事情,三年下來,我發現,我的心理素質有了很大提升,爲後來的求職奠基了堅實的基礎。
我覺得越是不足的地方,越是要在大學期間彌補,大學時期思想和行爲的可塑性很強,適應力強,只要發現了,並且用心去彌補還來得及,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大學時期補好了,將來你就會完美,否則,就有可能成爲先天性缺陷,無法去彌補。
二是揚長處。我特別愛好書法,大學三年我將學校圖書館所有的書法理論書籍全部看了一遍,而且堅持每天煉書法,三年如一日,在我的影響下,全寢室的人都練書法了,三年後我們寢室每一個人的書法功底都很是棒。
爲增長見識,提高書法實戰能力,我積極參加各種級別的書法比賽,中文系和學校舉行書法比賽我都參加,剛開始的時候成績還不太理想,但一直都在堅持,时光不負有心人,大三時,中文系舉行的書法比賽,我一舉拿下第一名的好成績。後來,就有了校長看上了我的字那一幕。中文系的學生,有良好好書法功底是一門長處,對我後來的事情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當然,書法也自然成爲我一輩子的興趣愛好。
三是長見識。從高中到大學,是一個很是大的轉變,要學會走出單純的書本與知識,要換一種學方式,多體驗,多實踐,在體驗中成長,在社會實踐中改變。對比國外的教育,我們的職業能力已晚了许多,國外许多孩子在小學階段已經開始了職業能力培養,许多訓練動手能力的課程已經是小學的校本課程,可我們中國的孩子要到大學,甚至大學期間,學生的職業意識依然很淡薄,實在令人擔憂。
只有親身實踐和經曆,才會有切身的體會。我很慶幸我在大學時期有一種想去學習,敢去嘗試的潛意識,然後在许多的活動和經曆中获得了鍛煉,我的見識也就在這種體驗和實踐中获得拓展。
我在東莞事情的十八年中,又見到了不少母校畢來的校友,有许多很是優秀,也很是努力,當今的中國正處于一個親的大融合,大發展的時代,有许多機會正在期待著年青人,知識已經打破了學校的界限,真正決定我們未來的是我們自己的情懷、智慧與心靈的花样。機會無時不有,然而機會總是留給有准備的人,留給敢于進取的人,對于絕大多數的人,機會就在你自己手中。